我以前不是一個喜歡戴手錶的人。

小時候戴過一陣子,但自從手機盛行之後,就都改用手機來看時間了。唯一會戴手錶的時候只有考試而已,用來看還有多少時間可以把題目寫完。

第一次長期戴手錶是在當兵的時候,進去之前就查了很多資料,發現大家都很推薦要帶手錶,畢竟在裡面很注重時間管理。也因為從那時候養成了戴手錶的習慣,導致退伍之後不戴手錶覺得很不習慣。

那時候是 2015 年 3 月,連 Apple Watch 都還沒出來(快要推出了)。我原本以為智慧型手錶很貴(一萬以上),所以一直觀望不敢入手,直到我有天看到 PChome 在賣 ASUS 的 ZenWatch,發現才 6000 塊而已,我心裡就想說:我的 Zenfone 加上 ZenWatch 不過才一萬出頭,比買 iPhone 便宜多了!

抱持著這個想法,我就入手了我人生中第一隻智慧型手錶。

初試啼聲:ASUS ZenWatch

而這隻手錶也是我至今最喜歡的一隻。

那時候很多朋友看我戴這隻手錶,都會問我說:「這隻手錶到底能幹嘛?」

有些人會覺得智慧型手錶根本沒屁用,因為必須跟手機連線,既然手機是必備的,那幹嘛還要手錶?手錶又不能取代手機。

對我來說,手錶是「不可能」取代手機的,而且也沒有必要取代手機。依我看來,可以簡單地把智慧型手錶分成兩類:功能類跟運動健康類。

功能類

這一類型的手錶應該提供的功能有以下幾點:

  1. 查看行事曆
  2. 查看手機上的通知
  3. 查看訊息、郵件甚至是快速回覆
  4. 查看天氣

對我來說,只要能達成以上幾點,就能夠算是一隻不錯的智慧型手錶了。但如果還想要更好的話,應該要有:

  1. NFC
  2. 語音辨識轉文字輸入
  3. 手錶跟手機斷線時會有通知(可以防止手機遺失)

運動健康類

這類的代表就是 Fitbit,應該提供的功能有:

  1. 計步器
  2. 心跳偵測
  3. 運動模式(例如說紀錄跑步軌跡之類的)
  4. 燃燒卡洛里計算

其實就是一般那種健康類 App 會提供的功能都必須要有就是了,而目前看起來,許多穿戴式裝置都朝著這個方向走。

以我自己來說,其實我看重的是功能面。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喜愛 ZenWatch 的緣故。我用智慧型手錶最重要的目的其實就只是:

我想要管理(查看、回覆)手機上的通知

ZenWatch 在這方面簡直是一百分。

我舉兩個場景給大家當範例,第一個場景是有天你在搭公車,手機滑一滑發現沒什麼東西可以看,就把它放回口袋裡,決定到家前都不要再拿出來,不要一直當低頭族。

就在這時你的手機震動了一下,要嘛就是有訊息要嘛就是有新的郵件,你該怎麼辦?

如果沒有智慧型手錶,你就必須拿出手機,就只為了看那個可能一點都不重要的通知。可是如果你有智慧型手錶,你就可以簡單看看你的手錶,就能夠看到這個通知是什麼。

這對我來說是很實用的一個功能。

如果是重要的信件,我可以先在手錶上看個大概,你可能會問說螢幕這麼小怎麼看,但我必須說這螢幕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小,而且你的信件也不太可能這麼長,通常滑個三四次就可以把整封郵件看完。

如果是垃圾信,我可以直接在手錶上把信件刪除,十分方便。

這就是智慧型手錶對我最大的意義:在不拿出手機的前提下管理通知。

第二個場景是你跟朋友約好十點要吃早午餐,九點五十五分的時候你剛好下了公車,準備走路過去,此時你的手機震動了一下,是你的朋友傳訊息過來問你在哪。

如果你有手錶的話,你可以不用拿出手機,直接在手錶上按回覆,並且利用語音轉文字的功能直接用講的回覆,說:「我快到了」,就是這麼簡單。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功能對我超級實用。

我是一個很討厭很討厭聽到手機鈴聲的人,所以我手機永遠都開震動。因此只要是口袋比較鬆或者是正在走路,有 87% 的機率我察覺不到手機在震動,所以都會漏接電話。

但有了智慧型手錶之後,手錶在震動你一定察覺得到,因此可以直接在手錶上決定你要不要接電話,不想接的話可以直接掛掉。

智慧型手錶對我來說,就是能夠省掉:「拿出手機」這個動作。而我自己還滿喜歡的,我覺得這對我來說是有價值的。

好,接著我們再講回我的第一隻手錶 ZenWatch。

我還滿喜歡真皮的錶帶,但缺點就是夏日的時候怕流汗,必須常常把手錶拿下來。

在功能面的部分我很滿意,我剛才說到的那些使用場景,都是我日常生活中時常會發生的。而且之後還有推出可以在手錶上面畫 emoji 的功能,超級有趣。就你畫完之後它會辨識你畫的是哪一個 emoji,可以藉此跟朋友玩畫畫遊戲。

講完了優點,該來講缺點了。

第一個缺點是續航力,這隻手錶用到後面,必須每天充一次電。雖然充到後面也習慣了,但還是覺得有點麻煩。

第二個缺點是充電器用久了故障率很高。這隻手錶的充電是提供一個背蓋,你把背蓋接上去之後,手錶後面的充電區會跟背蓋上面的貼合在一起,就可以順利充電。

但問題是有時候你明明就合上去了,卻沒有開始充電。之後我看討論區發現很多人也有這個情形,就用久了所以感應不良,需要多試幾次才行。

第三個缺點是容易斷線,因為這隻手錶在斷線的時候會提示,手錶會震動一下,有時候明明就用得好好的,卻會莫名其妙斷線,手錶就會時不時震動,搞得我都不知道是真的震動還是我有幻震了。

必須特別強調的是第三個缺點,因為我發現所有的穿戴式裝置都有這個問題,不知道是我手機的問題,還是藍芽真的這麼容易斷線?

改頭換面:Pebble Time

因為上述種種問題,我開始尋覓新的智慧型手錶,後來剛好看到 Pebble Time(Pebble 的第二代手錶)在 kickstarter 上面募資,就決定買來試試看,價錢是 200 鎂,折合台幣約 6500 左右。

那時候吸引我的點有三個:電子紙材質、超強續航力跟可以用 JavaScript 寫 App 在上面跑。

Pebble Time 的電子紙材質之所以吸引我,是因為 ZenWatch 的那種螢幕缺點顯而易見,就是在強光下什麼都看不到。而電子紙很特別,光源越強就越亮,在夏天早上的時候真的超級亮。

而且也因為這個材質,所以手錶變得很省電,我記得官方說法是大概可以撐一個禮拜,而我自己測試的結果發現撐個 4, 5 天是完全沒問題的。

但這隻 Pebble Time,我用了兩三個禮拜之後,就趕在試用期結束前把它退回去美國了。

為什麼?因為我用得很不習慣,我覺得 ZenWatch 完全碾壓這隻手錶。

還記得我說我用智慧型手錶最注重的是什麼嗎?是功能面。而 Pebble Time 因為不支持 Android Wear 的關係,所以在功能面簡直輸慘了。例如說我在手機上如果有裝黑名單 App 把某些簡訊擋掉,那我的 ZenWatch 就不會收到通知,可是 Pebble Time 卻會,這個還滿惱人的。

而通知的顯示上面,我也是比較喜歡 ZenWatch,ZenWatch 的通知就是每一個都是一張 card,你可以往右滑消掉,或是往左滑看更多資訊,而同樣類型的通知會集合在一起。

例如說我有 2 封 email,那就會顯示第一封的標題跟一些文字,按下+號之後看之後幾封,所以通知多的時候非常方便,你就一直滑滑滑就好,跟手機差不多。

Pebble Time 的話是用按鍵操控,這邊就跟 ZenWatch 有超級大的差異。第一點差異是 Facebook 訊息的通知 ZenWatch 會集中到一個 Card 裡面,你點進去就可以看之前的訊息。

而 Pebble Time 是每一則都是一個通知,還有如果你把一個通知消掉想看另外一個,你必須到「通知頁面」去看,但是 ZenWatch 把錶面跟通知頁面做在同一個地方(其實也沒有所謂的通知頁面),你就直接滑就好了,這點我覺得 ZenWatch 在方便性上面大勝。

而且用慣了觸控式螢幕,真的很難回去用按鍵的了。比較長的信件我以前只要滑滑滑就好,用 Pebble Time 的話要一直按著按鍵才能看完,很不方便。

至於自己寫 App 這點,當初也就是隨意嘗試了一下,覺得滿好玩的,但其實也不知道要寫些什麼東西,只是覺得很酷炫而已,所以加分歸加分,可是只把它當作一個附加功能。

總之呢,因為我的重點是通知,而 Pebble Time 在通知的管理以及顯示上面表現得不夠好,因此就被我淘汰了。

再見曙光:TicWatch2

自從把 Pebble Time 退貨以後,頓時之間對智慧型手錶失去信心,覺得智慧型手錶好像還沒那麼成熟,沒辦法找到一隻真的很不錯的手錶。

而之後華碩出了 ZenWatch3,觀望了一陣子之後決定再看看有沒有其他的選擇,就在這時候在臉書上看到了 TicWatch2 台灣版正在募資的消息,立刻預購了一隻手錶,價錢也大概是 6000 台幣左右。

如果說初代 ZenWatch 在功能面跟運動面的表現是 80:20 的話,TicWatch 就是 50:50,比重是一半一半,看得出來它想成為一隻全面性的手錶,兩邊都想討好。

可是這樣的比重,反而造成功能面表現平平,運動面表現也平平,對於我這種偏重其中一邊的人,就沒辦法取得優勢。

首先要稱讚的是 TicWatch 的充電,它有附一個圓形的充電底座,你只要把手錶放上去就可以充電了,而且充得很快。這個絕對是大加分的,方便程度僅次於無線充電了。

而功能也是十分多樣,只是我覺得跟 Android 的整合程度沒那麼好。之前官方主打的像是 Siri 那樣的語音助理,也沒那麼有用。例如說餐廳他們是接大眾點評的資料,在中國以外的地方幾乎起不了作用。

在通知的管理上也有些奇怪,很常會因為斷線而接收不到通知,或是手錶其實有連著,但還是收不到通知。但整體來說其實是還 ok 的。

而運動健康類這部分我平常都沒什麼在用,也就沒什麼好講的了。

噢對了,還有一個小缺點是觸控好像很敏感。有一次我看電影的時候把手錶放在口袋裡面,看完電影出來發現手錶自動幫我回覆很多訊息,同事還很納悶說我假日怎麼還發訊息,是不是在加班…

而且有時候觸控螢幕會怪怪的,怎麼按都沒反應,這時候只好重開機或是放到充電座上面就會正常了。

就在發現 TicWatch 在通知的管理上也還不夠好的時候,我又懷念起我的第一隻手錶 ZenWatch…

而此時,我看到了 Fitbit 併購 Pebble 後推出的智慧型手錶 Ionic 的新聞,決定請我朋友幫我從美國帶回來。

移情別戀:Fitbit Ionic

這隻手錶很新,2017 年十月初才正式發售的,售價也比較貴,300 美金,折合台幣約 10000 元。

雖然說 Fitbit 的專長就是運動健康類,但我買這隻手錶的時候,我還是抱持著它能夠把通知管理也做得很好的期望。

但我失望了。

因為 Ionic 的通知管理一樣做的挺差的,是我用過的四隻智慧型手錶裡面最差的。可是買都買了,怎麼辦呢?因此,我決定開始把我的需求轉向,從以前注重功能面,轉成注重健康管理面。

自從轉向之後,對 Ionic 的滿意度大幅提升,Fitbit 果然是這方面的專家。

Fitbit 在手錶後面會一直打一道光束來偵測你的心跳,是一個聽起來很厲害的技術,因此我就姑且相信 Fitbit 偵測出來的數據是準的。而有了這個偵測之後就可以做很多事,例如說睡眠偵測。

Fitbit 可以偵測你整個睡眠期間有多少時間是熟睡的,多少是快速眼動睡眠期,可以產出一個精美圖表,告訴你說你跟其他人相較之下是睡多還是睡少。

除了睡眠以外,我最喜歡的功能就是運動模式。

你可以在跑步的時候開啟運動模式,因為 Ionic 有內建 GPS 的緣故,從此以後不必再帶著手機出門!只要戴著手錶你就可以記錄自己的跑步軌跡了。

跑完之後會有一個完整的報告,就跟你用其他跑步 App 會有的差不多,紀錄你哪些段的速度是多少,平均速度是多少,以及心跳跟總共消耗的卡路里,我還滿喜歡看這些報告的。

除了跑步以外,游泳也可以!它會紀錄你游了幾趟,而且還滿準確的。不過我想應該是因為在水下的關係,因此就沒有心跳偵測的功能了。

身為一個喜歡看各式各樣統計數據的人,自從戴了 Ionic 之後,就對它的健康管理功能愛不釋手,因為有一大堆數字可以看。

總而言之呢,Ionic 在運動健康方面的表現無可挑惕,可以彌補在通知面的不足。

不過,Ionic 依然有些缺點,例如說跟其他智慧型手錶一樣,會常斷線。不過身為一隻注重健康管理的手錶,其實也沒必要時時刻刻都跟手機同步,偶爾同步一次即可,因此這個缺點就顯得沒那麼重要。

還有一點我很想嘗試的就是 Fitbit 有 NFC,所以支援綁定信用卡,但是不同國家有限定不同的信用卡,台灣的話目前都沒有支援,新加坡的話有支援的銀行但我沒有卡QQ

以後有機會的話,去辦個卡再來跟大家分享心得。

哀傷的總結

用了四款智慧型手錶之後,我覺得智慧型手錶還不是很成熟,至少我想要的功能還沒有任何一款可以達成(如果你知道有哪一款,請務必推薦我),我心目中理想的手錶是:

  1. 通知管理要跟 ZenWatch 做的一樣(就是可以很輕鬆在手機上面查看、刪除或是回覆)
  2. 不能常常斷線(斷線真的是最嚴重的問題,是藍芽的原罪嗎?)
  3. 續航力佳(至少三天吧)

其實就這樣而已,說不定 ZenWatch3 其實就滿足了?等我之後 Fitbit Ionic 用得受不了我再來考慮換手錶好了。

不過,現在的手錶好像都往運動健康管理類走了,在通知類的需求應該就是做到堪用而已。如果是這樣的話,感覺適合我的手錶會越來越難找,畢竟我注重的就是功能面。

Fitbit Ionic 在運動健康類已經做得很好了,希望能有一隻手錶是把功能面也做到這麼好,這樣我就可以兩隻手錶輪流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