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被邀請去一個讀書會分享自己在日本的心得感想,以及日本軟體工程師產業的現況,就有順便整理了不少資料,想說那不如就寫一篇來分享。
在開始之前,要先跟各位讀者分享我覺得在讀這類型的文章前非常重要的事情。首先,只有經驗分享是沒有用的,沒有搭配上背景跟條件,就沒什麼參考價值。
舉個例子,如果有個人說:「到日本隨便都千萬日幣年薪啦,上次我隨便面面就兩千萬起跳,沒有年薪千萬千萬不要去」,背後的真實情況可能是怎麼樣?或許這個人台清交資工碩畢又是書卷獎,原本在台灣工作個兩三年以後年薪就 300 萬台幣以上了,以這個背景來說,他講的確實有道理,但也僅有相似背景的人適用。
但問題在於看到這個評論的人,不一定每個都是這個背景,更精確地說,其實絕大部分人都不是。那以其他背景的人來看,這則評論就顯得相當不合理。問題是或許有些人根本不知道,或沒意識到這件事,就會以為日本還真的隨隨便便就可以年薪千萬日幣。許多的評論都不會順勢揭露自己的背景,這就是我前面所講的,在不知道背景的狀況下,個人經驗的參考價值就變得偏低的理由。
其實也不光是國外,光台灣本身的狀況也是類似的,而且有時候類似背景的境遇也可能不同,畢竟背景只是決定薪水的一環,其他像是經驗、能力以及軟實力等等,都很難在一言兩語之內說明完畢。同樣是三年工作經驗,有的人可以領到百萬年薪,有的人可能只拿一半。
在談論薪水時,最理想的目標是:「不要高估,但也不要低估自己」。該如何定位自己,本身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該如何找到與自己背景類似的參考資料,這點就更難了。
就算是統計資料,根據背景不同或是國家差異,也可能會有誤差,而且正確的統計資料搭配錯誤的詮釋方式,也會得出不同的結果。不過,至少它的立論基礎會更穩固。
寫了這麼多,我想強調的只有三點:
- 沒有提到個人背景的經驗分享,參考價值不高,可以先忽略
- 就算有提到,也只是僅供參考,還需要衡量到自己的狀況
- 統計數字相對來說應該會更有參考價值
這篇會嘗試以統計資料以及可支配的所得的角度下手,並且附上一堆參考資料,讓有興趣的讀者們可以自己研究。
台灣與日本的薪資所得比較
根據台灣行政院主計處的資料,年薪與 PR 的對應表如下:
年薪(萬) | PR |
---|---|
50 | 49.0 |
60 | 61.6 |
70 | 70.6 |
80 | 76.6 |
90 | 81.1 |
100 | 84.5 |
125 | 90.5 |
150 | 94.8 |
180 | 97.2 |
200 | 97.8 |
250 | 98.7 |
280 | 98.9 |
300 | 99.1 |
如果以 PR 來換算的話,想達到各個 PR 需要的薪水如下:
PR | 所需年薪(萬) |
---|---|
50 | 50 |
60 | 60 |
70 | 70 |
80 | 90 |
85 | 100 |
90 | 125 |
95 | 150 |
99 | 280 |
年收破百萬,PR 就 85 了,破 150 萬的話可以到 PR 95,想要成為全台薪資所得的前 1%,年薪需要 280 萬台幣。
話說這個統計資料只包含薪資所得,不包含投資等等,不過因為這篇只談薪資,所以應該沒什麼大礙。
日本的部分,根據日本國稅廳 2021 年的統計資料,可以得出以下表格:
年收 | 百分比 | 累積百分比 |
---|---|---|
100万円以下 | 8.1% | 8.1% |
100万円超 200万円以下 | 13.3% | 21.4% |
200万円超 300万円以下 | 14.8% | 36.2% |
300万円超 400万円以下 | 17.4% | 53.6% |
400万円超 500万円以下 | 15.0% | 68.6% |
500万円超 600万円以下 | 10.5% | 79.1% |
600万円超 700万円以下 | 6.7% | 85.8% |
700万円超 800万円以下 | 4.6% | 90.4% |
800万円超 900万円以下 | 2.9% | 93.3% |
900万円超 1,000万円以下 | 1.9% | 95.2% |
1,000万円超 1,500万円以下 | 3.5% | 98.7% |
1,500万円超 2,000万円以下 | 0.8% | 99.5% |
2,000万円超 2,500万円以下 | 0.3% | 99.8% |
2,500万円超 | 0.3% | 100.0% |
我們可以跟剛剛台灣的對比一下,匯率以 0.22 做計算,括弧為日幣:
PR | 台灣所需年薪 | 日本所需年薪 |
---|---|---|
50 | 50 | 88(400) |
60 | 60 | 88-110(400~500) |
70 | 70 | 110-132(500~600) |
80 | 90 | 132(600) |
85 | 100 | 154(700) |
90 | 125 | 176(800) |
95 | 150 | 220(1000) |
99 | 280 | 330(1500) |
如果你想要到日本工作,又想維持同樣的「收入水準」,那可以參考上表。
從上表來看,同樣的 PR,日本的收入大概是台灣的 1.4 - 1.5 倍左右(PR 99 則是例外,只有 1.2 倍左右),但需要注意的是上表考慮的僅僅是收入本身,並不是可支配所得,沒有扣掉稅金跟保險等等。
可支配所得的比較
接著我們挑兩組比較常見的薪水,來比較一下相同 PR 底下的可支配所得,也就是收入扣掉各種稅金以及保險之後的費用。
第一組是台灣的 100 萬 vs 日本的 700 萬,直接用這個好用的網站幫我們計算:https://tw.talent.com/tax-calculator?salary=1000000&from=year®ion=Taiwan
台灣的部分如下圖,已經有扣掉所得稅以及勞健保:
日本的部分一樣使用相同的網站,結果如下圖:
可以看到日本扣除的項目更多,700 萬日幣最後拿到的只有 520 萬,扣掉的項目包含:
- 所得稅
- 國稅
- 健康保險
- 年金
- 失業保險
不過這個網站的細項並沒有列得很精準,還有一個住民税沒有在細項裡面,但比對其他資料來源過後,發現應該是包含在所得稅的項目中。
我參考的其他網站如下,都有把住民稅算進去:
- 月給・年収の手取り計算の方法【早見表つき】,寫到 700 萬實拿 525 - 595 萬
- 年収別 手取り金額一覧(年収100万円~年収1億円まで),寫到 700 萬實拿 524 萬
- 【早見表付】年収200万円~1億円の手取り|計算式と簡易計算方法も解説,寫到 700 萬實拿 530 萬,裡面有附上詳細的計算表格,大推
這幾個資料來源跟剛剛使用的網站得出來的結果差不多,因此推測住民稅也是有算的,只是包含在所得稅裡面了,沒有獨立出來。
為了方便閱讀,我直接將幣值轉換為台幣了,數字也稍微做了一點處理,所以會有些許偏差。
國家 | 收入 | 稅金 | 稅金比例 | 可支配所得 |
---|---|---|---|---|
台灣 | 100 萬 | 11 萬 | 11% | 89 萬 |
日本 | 154 萬 | 39.4 萬 | 25.6% | 114.6 萬 |
結論就是扣除稅金後,台灣是 89 萬台幣,日本則是 114.6 萬台幣。日本約為台灣的 1.28 倍。
接著再來看台灣的 150 萬 vs 日本的 1000 萬:
國家 | 收入 | 稅金 | 稅金比例 | 可支配所得 |
---|---|---|---|---|
台灣 | 150 萬 | 19.5 萬 | 13.1% | 130.5 萬 |
日本 | 220 萬 | 58.3 萬 | 26.5% | 161.7 萬 |
台灣扣稅後剩下 130.5 萬,日本是 161.7 萬,日本約為台灣的 1.23 倍。
結論是如果收入的 PR 相同,雖然日本的薪水是台灣的 1.4 - 1.5 倍,但是扣稅後日本的可支配所得約為台灣的 1.25 倍左右(取個中間值)。
生活所需開銷
因為每個人生活型態不一樣,我只算最大筆的房租加吃飯,吃飯全部都以外食計算,不考慮自己煮。生活型態都以一個人為例,不考慮家庭。租金的話也是憑自己體感居多,不一定準確(而且我沒在台北租過房,確實不知道行情)。水電網路等等的我也先排除了。
台灣的話在台北市租個 7、8 坪小套房,抓個 13k 好了,東京 23 區的話根據租房網站的資料,1K 的租金可以抓個 9 萬日幣,房間大小也差不多,換算成台幣是 19.8k 左右。
吃飯的話每個人生活型態都不太一樣,而且根據公司地點也會有不同價位,我就憑我自己感覺大概抓一下,以自己的經驗為準。台灣的話我都吃某間健康便當,主菜雞胸肉加三樣配菜,120 元,日本的話其實飲食的選擇滿固定的,不像台灣有自助餐那種可以夾自己喜歡的,而且一般餐廳跟速食店的價差滿大,我比較常吃的是松屋、吉野家等等的平價速食店,下圖這樣漢堡排加青菜再加一碗湯,830 日幣,點牛丼的話會更便宜一點:
因此台灣抓早餐 60 塊 + 午餐 120 + 晚餐 120,一天是 300 塊,一個月就是 9k。日本抓早餐 400 日幣 + 午餐 800 日幣 + 晚餐 800 日幣,一天是 2000 日幣,台幣約 440 塊,一個月是 13k。
因此只看租房跟吃飯,台北的生活費一個月是 22k,而東京是 32.8k,換算下來東京約為台北的 1.49 倍。
拿剛剛台灣的 100 萬跟日本的 700 萬來算,可以得到底下的表格:
國家 | 收入 | 稅後 | 基本花費 | 剩下的錢 |
---|---|---|---|---|
台灣 | 100 萬 | 89 萬 | 26.4 萬 | 62.6 萬 |
日本 | 154 萬 | 114.6 萬 | 39.3 萬 | 75.3 萬 |
這個計算結果告訴我們,不包含其他娛樂費用的話,在台灣拿 100 萬收入的人如果去日本拿 700 萬日幣,每年可以多存個 12 萬左右。
若是拿 600 萬日幣的話,收入 132 萬,稅後 99.5 萬,扣掉基本花費 39.3 萬,剩下 60.2 萬,與台灣收入 100 萬可以存的錢是類似的。
這個結論與之前在 PTT 有一篇 alihue 大大寫的文章:[心得] 日本薪水要除以十? 日本薪資換算分享類似,文中的結論是:「在台北領 113 萬,跟在東京領 600~650 萬,可以存的錢是差不多的」,這篇在計算生活費的時候算得比較精準,還有包含飲食習慣以及雜費。
綜合稍早寫到的 PR 表以及 PTT 上的文章,可以得出底下表格(想要相同 PR 薪水的部分是比較隨意抓的,沒這麼精確):
在台灣的薪水 | 想存相同的錢需要的薪水 | 想要相同 PR 需要的薪水 |
---|---|---|
113 萬 | 600 萬 | 700~800 萬 |
160 萬 | 800 萬 | 1000 萬 |
200 萬 | 1000 萬 | 1200 萬 |
255 萬 | 1200 萬 | 1500 萬 |
325 萬 | 1500 萬 | 1800 萬 |
可以看出如果想要相同 PR 的話,是需要拿到更高的。
這個表格可以給想去日本工作的人一個參考,例如說你在台灣年薪 110 左右,如果你不想比台灣存的少,那去日本工作薪水至少要 600 萬日幣。若是想要有相同的收入 PR,那就至少需要 700 萬日幣,因此 600 - 800 萬日幣算是比較合理的範圍。
不過再次強調,上面的數字有著不少的前提以及限制,如果想要抓個更精確的數字,需要配合自身背景調整,細節也可以參考 leafwind 大大的:日本工作篇:與台灣比較可支配收入。
從日本的角度看薪水
剛剛講的其實都像是從台灣的角度出發,去看說如果自己到日本工作,該拿到怎樣的待遇,才不會比台灣存的少。但其實我們還需要注意在日本當地,到底薪水分佈是如何,畢竟我們想要的待遇是一回事,日本開的薪水又是另外一回事。
我自己會把日本軟體工程師依照薪水分成四大類,底下的薪水區間都是工作三五年以上的薪水,不考慮社會新鮮人(但 range 其實抓得滿寬,所以有些新鮮人也可能會拿到區間內的薪水):
分類名稱 | 薪水區間 | 範例 |
---|---|---|
頂級外商 | 1500 萬以上 | Google、Indeed、Amazon |
其他英語為主的公司 | 700 萬 ~ 1500 萬 | Mercari、PayPay、LINE、Rakuten |
其他一般公司 | 500 萬 ~ 800 萬 | CyberAgent、DeNA、Yahoo! |
派遣公司 | 350 萬 ~ 700 萬 | 完全不熟 |
這邊的區間是參考底下幾個資料來源得出的:
- Project comp
- Open Salary
- https://japan-dev.com/
- https://www.tokyodev.com/jobs/salary-data
- 日本で働くソフトウェアエンジニアの給与:東京で働く外国人エンジニアによる究極のガイド
如果想要知道社會新鮮人的薪水範圍,可以參考 @tigercosmos 的這篇:2022 海外新卒找日本東京軟體工程師工作經驗分享。
第一個分類就是那些頂級外商公司,在這個區間的人就是開頭提到的「隨便都千萬日幣年薪」。
第二個分類是我周遭朋友最多人在的區間,畢竟列舉的那幾間公司有不少間在台灣找過人。這些公司基本上以英語溝通為主,不需要會日文,是不少台灣人選擇去日本工作的目標。有少數以英語為主的日本新創也會落在這個區間,新創的話可以去上面有貼的 japan dev 看,很多都會把薪水寫出來。
第三個分類我不太熟,但根據資料一些日本本土的公司大概是這個價碼,例如說 DeNA 以及 Yahoo! 等等。這些日本本土公司通常需要有日語能力,還有一些日本新創也在這區間內,可以用英文,但數量不多。
第四個分類我最不熟,但根據網路上的心得,應該是不太推薦去的一個區間,詳情可以參考底下幾篇:
把區間分出來以後,就很自然可以得知為什麼許多地方對於日本薪水的討論,會出現很兩極的現象,因為前兩個區間跟最後的區間,差異本來就很大,同樣是工作三五年,有些背景的人真的隨便找就千萬日幣,有些人卻領著 400 萬日幣。
在沒有揭露自身背景的前提之下,就會把四種區間混在一起聊,這就是我開頭所說的沒什麼參考價值的原因。
接著我們再回來看一下之前的這個表格:
在台灣的薪水 | 想存相同的錢需要的薪水 | 想要相同 PR 需要的薪水 |
---|---|---|
113 萬 | 600 萬 | 700~800 萬 |
160 萬 | 800 萬 | 1000 萬 |
200 萬 | 1000 萬 | 1200 萬 |
255 萬 | 1200 萬 | 1500 萬 |
325 萬 | 1500 萬 | 1800 萬 |
可以發現這張表格上的薪水,基本上就是剛剛聊的第二個區間。以一個完全不會日文的人來說,選擇最多的其實就是這個區間了。而這個區間也是我最熟的區間,我有許多朋友都在前面提到的那幾間公司裡面。
自身經驗分享
我的背景在剛剛已經揭露完畢了,我自己跟我大多數的朋友,都在以英文為主的這個區間,公司大概都是 Mercari、PayPay、LINE、Rakuten 這幾間,網路上寫的薪水範圍大約是 700 萬 - 1500 萬。
如果你的求職目標也是這個區間,那我自身的經驗談或許可以讓你作為參考。
以我自己的經驗而言,在日本能拿到的薪水,大約是剛剛那個表格的第一欄,也就是「想存相同的錢需要的薪水」,再附一次表格比較好看:
在台灣的薪水 | 想存相同的錢需要的薪水 | 想要相同 PR 需要的薪水 |
---|---|---|
113 萬 | 600 萬 | 700~800 萬 |
160 萬 | 800 萬 | 1000 萬 |
200 萬 | 1000 萬 | 1200 萬 |
255 萬 | 1200 萬 | 1500 萬 |
325 萬 | 1500 萬 | 1800 萬 |
如果在台灣的能力拿個 120 萬年薪,在日本可以談到的大約會是 600 - 700 萬日幣。如果可以拿到 150 萬,大約是 800 - 900 萬日幣左右。
換句話說,你很有可能沒辦法維持相同的 PR 收入水準,你在台灣年收是 PR 85,來這邊可能掉到 PR 80。而且這畢竟只是參考,實際狀況因人而異,有些人或許台灣拿 150 萬,來日本卻只拿到 700 萬日幣,光看基本花費能存得就比台灣還少。
還不僅如此,雖然說這一欄叫做「想存相同的錢需要的薪水」,但前面有講說這只是粗估,實際上有更多因素需要考量,例如說家庭,有不少人都是帶著另一半來的,在日本的開銷就會更多,在物價較高的情形之下,差異就更大。或是稅收,台灣有些人可以報一堆撫養節稅,但在日本可能就不會報這麼多(考量到未來要申請永住之類的),還有交通啦以及娛樂等等的費用,這些剛剛都沒算。
結論是,我自己跟我身邊大部分的工程師朋友,來日本東京工作,可以存的錢都比以前少。是的,你沒有看錯,就是比較少。
很多人看到這裡,會想問的下一個問題就是…
為什麼要來日本?
我自己聽過的理由有幾個:
- 想換個生活環境看看
- 想出國體驗
- 未來想移民日本
- 想要第一線接觸日本文化(如動漫畫、偶像明星等等)
通常會選擇來日本的人,都是對日本有愛,這個愛可能會體現在不同的領域。例如說有些人為了追星,所以想來日本;有些人則是為了生活,為了交通安全,因此選擇來一個交通事故死亡率只有台灣的 20% 的地方。
當然,日本也會有自己的缺點,並不是說日本生活就一定比台灣好。總之,我自己跟大多數的朋友,來日本的主因都不是薪水,因此就算在日本存得比台灣少,也會選擇來這裡。
雖然說很多人出國工作是為了薪水,但每個人看重的東西都不同。如果你只是為了錢,想要在日本賺得比台灣更多,存得也更多,那根據我前面一再提到的數據,日本很有可能不適合你。
比起日本,你或許可以考慮新加坡,薪水比日本更高,税也比日本低,可以存到更多的錢。
但我覺得讀者們也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去想這件事,那就是存錢的目的是什麼?通常是為了更好的生活,那如果是為了生活,能存到的錢或許就只是其中一個點而已,還需要考慮更多長遠的事情,如買房等等,但因為這塊我不熟,所以就沒辦法談了。
結語
這篇利用官方的統計數字搭配非官方的薪水資訊以及個人的經驗,得出了一些數字,讓日後想來日本工作的讀者們參考。同時也附上了我比較熟悉的區間以及背景,讓讀者們參考時能夠有個依據。
再次強調,文章中的數字有些人是憑個人經驗或是四捨五入隨意抓的,沒有非常精確;再者,文中的日幣匯率是用 0.22 來算的,但現在已經掉到 0.21,差了 5%,所以如果你只是為了存錢回台灣花,那日本不適合你的理由又多了一個。
根據上面那些資料,這篇比較適合的讀者在台灣的年收大概是 100 萬 ~ 200 萬左右,比這個區間低或高都不太適合,比較適合去閱讀其他類似背景的文章。
最後回到標題,到底值不值得來日本工作?
如果只在意錢,出國工作是想要存更多錢,那日本很可能不適合你。但如果你有其他誘因,又沒這麼在意收入的話,日本或許會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