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在台灣求職的時候是 2015 年 4 月,剛好是五年前的事,那時候的心得可以參考:[心得] 15家中小型公司、新創公司面試心得分享。先來講一下這次求職的原因好了,原本其實是想做自己的事,想試試看把教學當成正職來經營,但一段時間之後失敗了,因為自己心態上還沒有辦法調整成這樣,於是白天就多了很多時間。

就在此時,剛好看到某間公司在找人,看了職缺以後滿心動的,於是就投履歷了。後來想說既然都投了,不如就開始找工作吧。這次求職是佛系求職,沒找到工作也沒差,沒有面到理想的職缺就繼續邊耍廢邊做教學。講完求職的背景以後,底下會先講這次求職的管道,然後會有每間公司的面試心得以及總結。

如果有人好奇問說:「怎麼沒有寫到求職前的準備?」,因為這次是佛系求職,所以沒有任何準備,看面試考古題或是刷題什麼的都沒有。

標題的 4y 指的是我有四年工作經驗,100k+ 指的是月薪要求十萬台幣以上,想說寫清楚會對背景更清楚一點。先把這篇會提到的公司寫出來,方便大家決定要不要繼續看:

  1. AmazingTalker
  2. Hahow
  3. Shopline
  4. 財報狗
  5. 浪 Live
  6. 優訊 Unistar
  7. Shopback
  8. OneDegree

背景

四年工作經驗,其中一年半在台灣,另外兩年半在新加坡,第一份之後都是專門找前端工程師的職位,擅長 React,對 Vue 以及 Angular 極度不熟,完全沒用過。

這次求職我有直接對外公開期望待遇,要同時符合以下兩點:

  1. 月薪 10 萬新台幣以上
  2. 年薪 150 萬新台幣以上

這是底線,沒有到這個數字的基本上不會考慮。在看求職網上的薪水範圍時,我都直接看範圍的上界,只要有到我就覺得可以試試看。

想找的是資深前端工程師的職位,但如果有前端 team leader 或是相關的管理職也不排斥。產業沒有特別喜歡的,但比較不喜歡的是區塊鏈相關的公司(個人喜好問題,就是對這塊沒什麼興趣)。

求職管道

104 跟 Yourator 完全沒有使用,Cakeresume 倒是有投了三間,除此之外,主要是在前端社群的 GitHub 貼了自己的履歷跟期望待遇,把正在求職的消息放出去:[求職][台北] 資深前端工程師

當然,這個 GitHub 的 Issue 會主動注意的人不多,所以會放這邊主要是當作 cover letter 那樣的東西,簡單介紹一下自己,主戰場是其實 Linkedin,因此也有在自己的 Linkedin 上面發文(大概 800 個 connections):

Linkedin 的貼文有個比較好玩的資料可以看,可以看這些人都來自哪個公司、職位還有地區:

求職管道就這樣了,除了 Cakeresume 上主動投的三間,其他都是公司 HR 主動聯絡或者是獵人頭介紹的,還有一些是員工來推薦自己公司的職缺。

這次與獵人頭接觸的滿多,詳細心得可以參考:獵人頭觀察報告。接下來就直接進入主題:面試心得。

如果一個面試有面到一輪以上(例如說工程師聊完就直接換 HR 聊,而不是額外再約下一次面試)我就會標明一面 Round1、一面 Round2 等等,若是只有一次面試,我就會直接寫 Round1、Round2。

AmazingTalker

產品:線上家教媒合平台
管道:HR 主動聯絡
面試方式:Zoom

這就是我開頭說的那一間,原本沒有想找工作,看到這間職缺覺得不錯,薪資範圍也有到,所以就把履歷給 HR 了。

一面:HR

主要就是跟 HR 聊聊天,自我介紹還有討論一下這個職位要做的事情之類的,面試前一天想說做個簡報自我介紹好像不錯,就稍微做了一下,介紹之前工作經驗還有其他像是教學以及部落格的專案。也有問了 HR 一些好奇的問題,例如說工程師有多少人以及公司目標之類的。

然後在這一關就被刷掉了,原因是對方說他們公司想找的人要能「把公司專案當成自己的創業項目」,需要那樣子的熱情,但對方覺得我做不太到(因為我還有自己的教學相關的副業要做)。

我也是真的做不到啦,而且我覺得我去哪一間公司都做不到,但我同時也認為就算做不到,也不會影響到我的工作表現。不過若是對方就是想找這樣的人,那就是我跟他們公司文化不太合,所以在第一關就結束也好。

結果

一面時發現不適合,所以沒有後續。

Hahow

產品:線上課程平台
管道:主動投遞外加朋友內推
面試方式:Google Meet

原本 Hahow 其實沒有開前端工程師的缺,只開了一個 Tech Lead,雖然我覺得自己經歷不太符合,但跟朋友討論一下還是決定先投再說,投了以後 Hahow 的 co-founder 之一先來找我聊聊天。

零面:co-founder

會說是零面是因為這不是正式的面試,比較像是單純的聊聊天,主要一樣聊我這次求職的目標以及這個職位要做的事情,也介紹了 Hahow 最近在做的事以及內部的組織架構,主要分成 2B 跟 2C 兩個團隊,大概都四個工程師,前後端各兩個。

也介紹了 Tech Lead 這個缺,開缺是因為前一個 Tech Lead 離職所以要補人,希望能找到比較有管理經驗的人,聽一聽之後我自己覺得能力還沒到所以就說希望能改面前端工程師。

結果

過幾天之後 Hahow 有來邀請面試,但我那時候已經決定 offer 了,就沒有繼續面了。

Shopline

產品:開店平台
管道:HR 主動聯絡
面試方式:Zoom

其實 HR 已經是大概兩三個月前聯絡的,剛好在翻訊息才看到,就回訊息問了還有沒有開缺,發現還有就開始面試。

一面:技術面

有兩個面試官,都是工程師,一開始搭配 codesandbox 外加螢幕分享來考程式實作,題目不難,一共有三題:

  1. fizz buzz
  2. 求出兩個陣列的差集
  3. 費氏數列

第一題看到題目就知道想問什麼了,畢竟很經典。我習慣先寫一個至少答案對的版本,再來想一下之後怎麼改進,於是就寫了一個 %15 的,寫完以後被問了一個不錯的問題:「如果你是 code review 的 reviewer,你會對自己這段 code 有什麼評價?」,自己的程式碼自己鞭。

第二題沒什麼難度,用 indexOf 判斷一下就好,主要是想考內建函式熟悉程度,真的忘記也可以直接開 MDN 來看。

第三題給了一個迴圈解,然後被問了遞迴解的時間複雜度,腦袋當機的我居然猜了 O(n!),真滴丟臉。這一題算是討論的比較久,因為原本寫的方法有一些小問題,就有讓我再重寫了別的版本試試看,邊寫邊討論有哪邊可以再做改進。

我覺得這種面試方法還滿不錯的,用一些簡單的小題目一來可以刷掉底子很差的工程師,二來也可以直接看到面試者怎麼 coding 還有 coding style,有什麼問題也可以即時地去討論。

考這個大概花了半小到一小,接下來就是針對過往的經歷來問,例如說有問到:

  1. 之前做過的專案
  2. 之前碰過的效能優化的地方
  3. 如何衡量效能優化是否有效
  4. 如何評估導入一項新技術
  5. React + Redux 使用上碰過的困難之處
  6. Redux 使用心得
  7. 如何選擇 CSS framework

問完之後就換我問他們問題,我這次主要都是好奇技術團隊的人數跟架構,他說台灣這邊工程師好像 40 幾個,7 個前端,但不是前端一個 team,而是分成幾個不同的 scrum team,team 裡面有前端有後端有 PM 之類的。

最後問了面試流程,說這關過了跟 HR 簡單聊一下,聊完跟技術主管,接著最後一關是 CEO。

結果

之後有寄信來邀約二面,二面的面試官是 Engineering Director,但已經答應其他 offer 所以取消,沒有繼續面試。

財報狗

產品:投資理財網站
管道:主動投遞
面試方式:Zoom

財報狗雖然薪資上界是我的下界,但我相當喜歡他們開放透明的風格,在徵才頁面上把許多東西都講得很清楚,例如說面試流程、優缺點以及公司文化跟風格,這一點很吸引我,所以還是投了,想說可以聊聊看。

一面:CEO

一面基本上就是跟 CEO 聊聊天,幾乎沒什麼在聊技術,我問他們的問題是:

  1. 公司組織架構(公司幾個人、技術團隊幾個人)
  2. 技術細節(前後端用的技術、伺服器在哪裡、有沒有寫測試跟 CI/CD)

目前公司 6 個人而已,工程師有 4 個人,團隊規模比我想像中的還小,以公司型態來說就是很早期的新創,不過公司營收是可以完全支撐團隊的,這點我覺得滿厲害。

對方問我的問題有:

  1. 從去年離職之後到今年都在幹嘛
  2. 個人目標是什麼?
  3. 有沒有什麼公司的特性是我絕對不會想去的?

對方聽你回答完或者是問完問題之後,都會幫你總結一遍確認溝通無誤,這個溝通方式滿好的!因為有些問題我回答完自己都想說:「我在供三小」,結果對方總結之後會覺得「對就是這樣,我就是想說這個」,滿佩服對方整理跟歸納的能力。

有時候藉由對方總結,也可以幫自己整理一下思緒。例如說個人目標那一題,我談到教學跟出國旅遊,對方就很疑惑公司怎麼幫助我達成個人目標。

我就解釋說我把公司跟個人目標切開,這兩者對我來說是完全獨立的,在工作上我只求個人成長,增加技術跟管理相關的能力,跟我個人想做的事情完全沒有關係。

對方就幫我總結說:「所以看起來你的目標有分兩種,一種是職涯上的目標,另外一種是工作之外的目標,是嗎?」,我就說:「對欸對欸就是這樣」,這樣分的話就很清楚了。

二面:技術面

面試官是一面的 CEO 跟另外一位全端工程師,這次聊的都是技術,問題大概如下:

  1. 寫 code 時會注意什麼(我回答:coding style 用 prettier + eslint 解、把常用 function 抽出、奇怪的地方加註解)
  2. 有聽過 clean code 跟 SOLID 嗎?(我回答:有但印象不太深刻,然後講了一下自己的理解,後來對方提示 SOLID 代表的東西,我就比較有印象了,然後舉例回答)
  3. design pattern 有用過嗎?(我回答:前端很常出現觀察者模式(event listener 跟 react-redux),但自己唯一用過的是工廠模式)
  4. 測試(我回答:以前寫過 unit test 跟一點 e2e testing)
  5. 引入新框架的考量點跟優先順序(我回答:第一是功能,能不能做出我們所想要的,第二是生態系,是不是夠多人用有夠強的社群,第三是難易度,學習曲線影響了新人跟之後找人,然後會做個 POC 簡單驗證一下)
  6. CI/CD 經驗(我回答:工作上用過,自己之前有串過拿來改作業)

輪到我發問的時間,我問了這些問題:

  1. 前端架構長怎麼樣
  2. git 協作上的 workflow
  3. 碰過的效能問題(這題後來有被反問,我的回答很長就先省略了)
  4. 財報狗的測試
  5. 財報狗的後端架構(回答這個問題直接開圖出來介紹,加分)

他們前端新的頁面是用 Vue,後端是 Ruby on Rails。

面試起來的感覺滿不錯的,對方一樣會總結你剛剛的回答,確保彼此溝通無誤,對於有些答不出來的部分,對方也會講一下他的理解,有種教學相長的感覺。例如說 SOLID 那一題,專有名詞忘記也沒關係,概念有講到就好,後來也有幫我補充專有名詞喚醒我的回憶,講得比較奇怪的地方也會跟你討論。

面試時間差不多兩個小時。

結果

最後因為已經答應了其他 offer 所以婉拒了三面。但這一次面試下來,感覺最好的絕對是財報狗,沒有之一,真心祝他們能早日找到適合的人選。

浪 Live

產品:直播網站
管道:HR 主動聯繫
面試方式:到公司面試

猜測跟我之前做過直播平台的背景有關所以在 Linkedin 上面被找去面試,雖然之前做完直播以後就對直播沒太大興趣,但還是想說去聊聊看,順便交流一下直播會碰到的問題。公司在中山國中站附近,那邊整個辦公室都是工程師,還有另一個辦公室在內湖。

一面 Round1:技術面

被帶進會議室之後要先填寫個人資料還有一個小考卷,話說以前年輕不懂事,那種個人資料表都會全部填,後來發現很多沒填也沒差,所以我通常只填姓名、電話還有信箱,其他隨意。

考題的部分就是 JS 常見面試題,就不多談了,然後有些陷阱題滿有趣的。

寫完之後面試官進來,是兩個工程師,主要就是談一下之前的工作經歷,做了哪些東西,總之就是聊天的感覺,交換一些技術上的意見,有特別討論了一下 redux-saga 跟 redux-observable 使用上的差異還有心得。

聊得差不多之後(大概一小時)就到下一輪。

一面 Round2:技術副總

一開始一樣是聊技術,問一些技術相關的問題,相關背景問完之後開始問三個情境題,我覺得都滿有趣的。

第一題

直播送禮物的時候都會在前端顯示訊息,今天如果同時有 1000 個人都送了禮物,而小明是第 1000 個人,那前端應該怎麼顯示訊息?因為如果正常排隊的話,假設一個訊息 1 秒,小明也要等 1000 秒,有沒有什麼解法?

第二題

假設今天有一個很舊的 API 只能用 GET 來傳帳號密碼做登入,我們想要盡量保護使用者的資料,應該要怎麼做比較好?

第三題

假設今天網站有一個購物車的功能,我們想節省後端的資源,讓前端來做這件事,需要在同一個瀏覽器底下的分頁之間共享購物車,可以怎麼做?

除了第一題沒答出來以外,二三題都被說回答得滿好的,第二題說是他面試半年以來答的最完整的,可能是我除了回答加密或是 hash 以外,還明確地指岀應該用哪一種演算法吧?而且之前寫了跟 Cookie 以及 Session 有關的文章其實幫了不少,有些概念是互通的。

技術部份聊完以後就是發問時間,對方花了滿長時間在介紹他們公司的方向還有最近要做的事,講得很完整。在技術部門方面他們工程師滿多人的,前端好像四個,後端八個,還有 Android 與 iOS 工程師。原本進辦公室想說好像有點小,後來才知道原來我看到的都是工程師,那這樣其實挺大的(至少跟我以前待的新創比起來)

聊得差不多以後就先出去了,然後我留在會議室用電話跟 HR 再進行下一輪。

一面 Round3:HR

因為疫情的關係所以 HR 那天是在家工作,就一樣問了工作經歷相關的東西,還有每個人資都會問的求職相關問題,然後介紹了一下公司福利。

前兩輪已經面了大概兩個半小時,精神已經有點恍惚了,所以沒想到什麼問題要問 HR 的,因此面的滿快就結束了。

一個工作天以後被邀請二面。

二面 Round1:資深技術副總

技術方片沒有前面聊得那麼仔細,比較像是聊一些大方向的東西,還有聊之前的工作內容,工作內容聊完以後問了一些個人背景相關的問題,像是:

  1. 為什麼念哲學系?
  2. 那為什麼會接觸程式?
  3. 有修資工系的課嗎?
  4. 當初怎麼去新加坡的?
  5. 為什麼從新加坡離開?
  6. 從新加坡離開之後在幹嘛?
  7. 為什麼出來求職?
  8. 這次想找的公司型態為何?

以上問題也是這次面試任何公司時幾乎都會碰到的常見問題。在反問時間的時候我問了公司有沒有碰到什麼效能上的問題,他回了一個手機上碰過的實際案例。

聊了大概一個小時,終於到了最後一輪。

二面 Round2:人資主管

是公司的超早期員工,應該是第二個或第三個之類的,她說之前面試碰到的兩個技術副總都是她找進來的。

問的問題一樣圍繞個人背景跟職涯發展,有問到說他們公司對我的吸引力是什麼?我就很老實給一個答案,說浪跟其他公司對我來說都差不多,就是普普通通,從以前到現在唯一讓我心動過的就只有 Stripe

在聊到過往的工作經歷時,也主動跟對方提說之前每份工作都只待一年半左右,但我不擔心這個,因為時間雖然不長,但我有做到該做的事,對公司也帶來很多效益,能留多久是看緣分跟契合程度的事,沒辦法勉強,但只要待了就會把事情做好。

結果

有打來問意願,但沒有直接發 offer,直接告知已經答應其他 offer 了。面起來的感覺都不錯,特別喜歡情境題那一關,題目出得不錯,比一堆常見萬年考古題有趣多了。

優訊 Unistar

產品:博弈業
管道:獵人頭
面試方式:到公司面試

在內湖的博弈業,以前都沒面過博弈業,想說也可以去聊聊看,看能不能聊出什麼心得,如果價格開得夠高,也不排斥去博弈業看看,畢竟博弈業應該也有很多技術上的挑戰。

進去以後一樣先寫個人資料還有考卷,考題分成三個部分:

  1. JS,結合 this、scope 跟 event loop 的題目,出得滿好的
  2. CSS,要你水平垂直置中一個 float 元素,然後要你畫出 box model,以及寫出常用的 CSS3 屬性
  3. React,給你一個 UI 設計稿問你會怎麼設計這個元件,然後問 key 的作用還有 state 與 props 的差別

題目難度普通,雖然有些我寫不出來就是了。

Round1:技術面

一樣問了很多常見問題,這邊我就不再講一次了。比較印象深刻的題目有:

  1. redux 概念可以稍微講一下嗎?
  2. controlled component 跟 uncontrolled component 熟悉嗎?
  3. redux middleware 可以再講深一點嗎?

進去之後做的事情基本上是重構,把舊的 Ember 的 code 翻新成 React,預計要花一些時間,感覺滿有挑戰性的。

Round2:技術主管

重新自我介紹了一遍,然後問的東西還記得的差不多是這樣:

  1. HTTP/2 知道嗎?講一下你的理解
  2. CDN 知道嗎?講一下你的理解
  3. keep alive 在幹嘛?

其他問題基本上也是從工作經歷去問,沒有特別記下來問了什麼。

Round3:大主管

又自我介紹了一遍,這面試官跟前兩個截然不同,不怎麼講話,看起來比較嚴肅。

後來談到我之前在新加坡工作,然後他問了比較細的問題,例如說公司在哪裏,我那時候就想說他是不是在新加坡工作過,後來他說他是新加坡人(但我真的聽不出來,可能離開太久)

在技術方面大概問了一下怎麼維持 code quality,一開始我就說 code review,後來他說這已經是寫完 code 以後了,那之前呢?我就稍微補充一下 prettier 跟 eslint 一些工具的使用。

其餘的一樣問了前面那些問題,就是人資型的問題,像是那種什麼生涯規劃、選公司考量還有期望待遇之類的。

結果

在還沒有下文之前就已經答應別的公司的 offer,所以也不知道結果為何。

Shopback

產品:電商網站
管道:獵人頭
面試方式:Skype

應該滿多人用過這個服務的,就是買東西可以拿回饋,這間其實之前在新加坡就有聽過,有朋友跟同事都是從這間出來的。職缺的話是 full-stack,雖然我是走前端但是要我做後端也不排斥啦,所以一樣投。

一面:HR

針對工作經歷問一些問題,例如說:

  1. 上一份工作的工作內容是什麼?
  2. 使用者人數有多少?
  3. 為什麼離開上一份工作?

還有針對這次求職問一些問題:

  1. 面試狀況(已經到哪個階段,剛開始還是正在面)
  2. 喜歡的公司型態
  3. 如果都拿到 offer,會怎麼選擇?

接著我問對方的問題是:

  1. 工程師的工作內容
  2. 工程團隊之間的溝通
  3. 公司福利(假期、研討會補助)
  4. 之後的面試流程

接下來會有作業,做完之後有過就 on-site,先技術面(白板題),面完之後跟人資談。

結果

已經答應其他 offer,婉拒後續面試。話說作業還滿有趣的,是做那種常見元件的 component(例如說做一個 dropdown 或是做一個 modal 的元件之類的)。

OneDegree

產品:網路保險
管道:Cakeresume 主動投遞 + Linkedin 聯繫
面試方式:到公司面試

在批踢踢很常看到徵才文(雖然有些負評就是了),從一開始就有注意了,發現還在招人之後就透過 Cakeresume 投遞,後來收到一個內部成員的信件說想邀請面試,在 Linkedin 上也被台灣負責人問說要不要面試,後來成功與 HR 在 Linkedin 上取得聯絡,開始面試。

Round1:技術面

進會議室以後有一共三個工程師,另一個面試官(主管)在曼谷,所以直接遠端連線進來,開始以後就問說:你英文如何? 我就回了:普通,然後主管就請我用英文自我介紹,接著就是突然其來的英文面試了。

自我介紹我主要是講前兩份工作的內容,然後他會再從那裡面去問問題,例如問說之前碰過最難的挑戰是什麼,還有之前有沒有處理過資安相關的問題,以及效能上的優化等等。

我自己覺得答的滿爛的,英文真的要練習,不然就只能像我這樣丟人現眼,哭哭。幸好問一問之後他說:「那現在可以切成中文了」,我才鬆一口氣。

接著是現場其他面試官的提問,有問了 functional css 使用上的感想還有 SSR 的經驗,這次面試下來發現 SSR 幾乎是 React 的必考題,有實作過的話應該還滿加分的,也問了一些其他的像是 TechBridge 之類的的問題,技術上的問題我覺得並沒有問到很多。

Round2

問完技術問題以後面試官就先出去了,接著有三個人進來:台灣負責人、當初傳訊息給我的工程師還有 HR,接下來聊的都跟技術無關了,純粹是介紹公司還有聊聊這次求職的期待。

總之聊的時候覺得滿聊得來的,氣氛都不錯,就有種朋友間聊天那種感覺,最後聊到期望待遇,然後很有誠意的直接現場發 offer。

結果

思考了一個週末以後決定去這間,結束面試之旅。為什麼最後選這間,可以參考:關於求職,連我自己都不知道我要什麼

面試總結

這次因為受到疫情影響,根據獵人頭的說法,有滿多公司都把缺關起來了,不過職缺的數目我覺得還是 OK 的。比較值得注意的一件事情是有些獵人頭的缺在 104 上面也有,但薪水寫面議,所以你看了也不會知道有到我期望的這個範圍。

然後大部分面試都會以 Zoom 線上面試為主,到辦公室的比較少一點,應該跟疫情滿有關係,因為有些公司我搜心得的時候大多都是直接到現場去面試。

關於技術方面的考題,可能是因為要找比較資深的,所以幾乎沒有筆試了,就算有對方通常也不會看,可能預設你都回答得出來。問的問題主要圍繞在以前的工作經歷中做過的東西,常見問題像是:

  1. 介紹以前工作上做了什麼
  2. 以前碰過什麼困難的技術問題?
  3. 有做過什麼效能優化嗎?
  4. 有寫過測試嗎?
  5. 與其他團隊成員還有設計跟 PM 的溝通方式為何?

以 React 來說,常見問題是:

  1. 有做過 Server-side rendering 嗎?
  2. 有用過 redux 跟 middleware 嗎?
  3. 用什麼方式管理 Style?例如說 Styled component?

在問題的回答上會比較在意的是要有自己的看法,舉例來說,我就回答了不少次 redux-saga 跟 redux-observable 的差異還有使用心得,之前在 Modern Web 2018 有講過這個主題,所以特別熟悉。

實戰上的經驗也很重要,Server-side rendering 幾乎每間公司都有問,我在前兩份工作都有實作到,也有不少東西可以講。

回答的深度跟完整性也可以加分,例如說效能優化很常考, 可以從特定框架(例如說 React 或是 Vue,雖然 React 不是框架)的角度來回答,也可以從減少 HTTP request 以及降低 bundle size 的角度來回答,講更細的話可以講到減少 CSS 大小、減少 JS 大小(dynamic import 與 code splitting 等等)還有減少圖片(像是 webp 或是 lazy loading)。

如果你對這方面的優化很有興趣但工作上卻碰不到,可以試試看我與學生合作的專案:新拖延運動黑客松,雖然說能做的有限,但也不失是一個練習的機會。

喔對了,這次面試沒有碰到任何演算法相關題目或者是白板題。

再來是這次面試有一個優點也是缺點,那就是知名度。因為有在經營 TechBridge Weekly 還有技術部落格,去面試的時候有些面試官第一句話就是:「我有看過你的文章」,或是「我有在看 TechBridge」,一方面很開心在做的東西有人看,另一方面也是感到有點壓力。

為什麼有壓力?怕對方幻想破滅啊!看文章覺得哇這個人好像不錯,結果找來面試被看破手腳,怎麼這個也不會,那個也不會,哭哭。我都已經想好會不會哪天在靠北工程師看到自己出現在上面:「有沒有某個常寫部落格的工程師,卻連 XXX 都不懂的八卦」。

然後這次被問的個人相關的問題,最常見的絕對是:

  1. 為什麼去新加坡?為什麼又離開?
  2. 離職後這一年在幹嘛?
  3. 為什麼念哲學系?怎麼沒唸資工系?

一些個人背景相關的問題(為什麼念哲學系、怎麼沒唸資工、有修了哪些資工系的課、什麼原因開始學程式),從找第一份工作的時候就一直被問了,沒想到工作了四年以後還是會被問一次,不枉費我還特別寫文章來解釋這段故事。

總結

其實一開始是抱持著:「我要面好多間,分享好多心得」還有「我要成為 offer 收割機,拿一堆 offer」的心態去面試,面一面發現這樣子很沒有意義,為什麼要拿一堆 offer?是想用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嗎?可是為什麼需要透過這樣證明自己的能力?拿 offer 有時候本來就是看緣分的事情,有些就是跟公司文化不合或是技術不符,沒有拿到不是誰的錯,拿到了也不代表什麼。

所以這次找到自己覺得不錯的缺,思考幾天之後就答應了,後續的面試也都全部推掉,畢竟再面試下去意義也不大。從開始對外求職一直到求職結束,其實也就兩個禮拜的事情而已,比第一次求職的時候順利許多,心態上也很不一樣。有關最後怎麼選擇工作還有其他心得,可以參考:關於求職,連我自己都不知道我要什麼

五年前第一次求職,大部分時候都像是在被考試,而這次可能是因為經驗變多了,比較像是技術上的交流,交換一下對某個問題的意見,比起考試更像是同事之間的討論。反正知道什麼我就把經驗分享出來,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

這次使用 Linkedin 求職,有不少不認識的網友們私訊推薦職缺,私訊中已經有先感謝了,在這邊再公開感謝一遍,也順便幫這些公司曝光一下,應該都還在徵人:

  1. 幣安
  2. Grindr
  3.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
  4. 17 直播
  5. Omlet Arcade
  6. Verizon Media

大概就是這樣啦,大約兩週以後要開始上班了,希望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