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Medium 上面跟程式相關的中文文章比較少,我猜原因之一是 Medium 本來就對一些技術文章不太友善(例如說要貼程式碼或者是比較自由的排版等等),所以很多人的技術文章還是習慣放在自己架的 blog。

而這點我當初也有考慮到,所以就決定在 Medium 上面放一些科普文,不要講到太深的技術細節,真的講得很深的技術文會放到我其他的 blog 去,這邊就是寫一些比較平易近人的東西。

雖然說標題寫了一週年,但我的第一篇文章其實是 2017 年 5 月 8 號發的,我記得那時候 Medium 剛在台灣小有知名度,我想說:「反正我已經在其他地方有 blog 了,應該不會用到這個吧」,所以就把我一些平常 po 在臉書的廢文拿來放在這邊備份,完全沒有要認真經營的意思,跟現在的走向完全不一樣。

直到過了五個月,我原來用的部落格服務 logdown 前景堪憂,只好積極找尋逃難之處,最後決定落腳在 Medium,在 10 月 5 號把我舊的文章修一下貼過來,並在 10 月 18 正式開始寫文。

前陣子看到滿多人發表自己經營 Medium 的心得,像是佛系經營 Medium 一年的成效報告我開始寫 Medium 一年之後發現的事,才讓我有了想 po 這篇文的念頭。原本是想在剛好一週年左右的時候來寫這篇的,但無奈拖延症又發作,不過幸好才隔一個月而已,說是「一週年」我覺得還是 ok 的。

話不多說,直接在開頭先給幾個相關數據:

24 篇文章,2600  個追隨者

45000 個拍手,20  萬瀏覽次數

如果直接拿來算平均數據很好看,每篇平均 1875 個拍手,8300 瀏覽次數

哇!超猛!

可是看平均其實是滿不準的一件事情,要看全部的數字比較準確。下表是一年內發表過的所有文章以及數據(按照瀏覽次數排序),標綠色的代表特別突出,標紅色的代表特別低落(也特別奇怪):

年度冠軍寶座到底是什麼來頭?

這是第一名的文章,介紹在新加坡的四個外送 App:四款訂餐外送 App 不專業評測

一共拿到了 35000 次瀏覽次數,可是卻只有 5100 次閱讀,閱讀率 14% 低得嚇人,拍手數居然也只有 108,是全部文章裡面第二低的。

為什麼?

因為這篇文章的流量來源,90% 是從 Google  來的。

不知道為什麼但這篇的 SEO 好像特別好,不信的話你現在去 Google 搜尋「外送」,看看在第一頁有沒有這篇文章。

我當初寫的時候怎麼想都沒想到瀏覽次數第一名會是這篇,而原因就是 Google 帶來的流量太驚人了,難怪大家都說 SEO 要做好。我寫這篇的時候台灣的外送 App 還沒起來,那時候好像只有 Uber eats 而已,但現在多了一堆競爭者,剛好這篇文章搭上這波風潮。

但由於我寫這篇的地點是新加坡,因此我估計很多人看了之後發現不是台灣就直接離開了,才造成如此低落的閱讀率跟拍手數。

如果仔細觀察的話,你會發現表格上那些閱讀數高,但拍手數跟閱讀率相對低的文章,流量來源第一名全部都是 Google。

舉例來說,第六名智慧型手錶那篇,87% 的來源是 Google,第四名履歷進化史以及第八名面試問答,有 30% 的來源是 Google,而且都是文章流量來源的第一名。

而其他文章最大來源則都是 Facebook,第二名技術名詞那篇 30% 來自 Facebook,第三名 AsiaYo 那篇 50% 來自 Facebook。

特別高的拍手數

在破十萬瀏覽的 7 篇文章裡面,可以看到拍手數有顯著的差異,我們先把那些主要流量是 Google 的拿掉,可以看見數據比較正常一點了,只要能破十萬瀏覽,拍手數大約都有 4000 左右,我覺得是滿合理的數據。

可是你會看到有一篇特別不合理,就是搞懂技術名詞那一篇,拍手數居然有 17k,就算其他三篇加起來都還是輸它。

為什麼呢?

雖然說原因有很多種我也只能用猜的,但我覺得原因之一是因為我在文末加了這段:

喜歡的話可以拍個手,你知道 Medium 最多可以拍 50 下嗎?可以根據你的喜好程度拍不同次數的手,想要拍好拍滿的話我也是樂見其成。

那麼多文章裡,我記得我好像就只有這一篇加了這一段。而也因為這一段的緣故(雖然不是說全部因為它,但我覺得一定有影響),讓拍手數成長為平均的四倍。

難怪每一個 YouTuber 都要呼籲大家訂閱訂閱訂閱。

豐富的產量…嗎?

一年 24 篇文章等於一個月 2 篇,我覺得這個產量算是很不錯了,而且我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長度(不過我沒算過實際字數就是了)。

不過仔細看的話會發現其實滿多文章我是直接搬以前 blog 的過來,所以應該扣掉這種才對,一共有 5 篇是我搬過來的,所以一年之間新產生的內容其實是 19 篇才對,其實也不錯了,至少一個月有一篇。

我寫部落格沒有幫自己定任何標準,反正想寫就寫,不想寫就放著也可以。有靈感的時候一個月兩三篇,沒靈感的時候兩三個月一篇,我覺得這都無所謂,部落格對我來說還是整理自己想法的一個空間,給其他人看倒是其次。

文章的擴散管道

我覺得程式類的文章跟其他類型的有一個滿大的不同之處,舉例來說,其他類型的文章寫完以後,頂多貼自己臉書或者是 Medium 中文的臉書社團,接著就是看這篇文章能不能擴散出去,似乎不太會有什麼集中的大型社團可以讓你 po 文宣傳(還是其實有但我不知道,例如說什麼知名的商業策略討論社團之類的)

可是在台灣的程式社群裡面有幾個知名的臉書社團,例如說 Front-End Developers Taiwan 就有 25000 個成員,一把文章貼出去,如果質量好的話很快就能夠擴散出去,而我那兩篇破十萬瀏覽的技術科普文就是透過這樣的管道擴散出去的。


我覺得有管道讓你一下子就接觸到文章的受眾滿重要的,瀏覽次數可以馬上拉高。不過程式類的文章優點跟缺點是一樣的,優點就是貼到工程師社團就可以打到一堆人,缺點就是大概就只有這些人了,因為一般人也不會平白無故轉一篇程式類的文章(除非真的很偏科普),但會轉發一些跟商業或是職場相關之類的文章,講白一點就是受眾比較侷限。

總結

沒想到自己寫 Medium 也一年了,至於寫 blog 這件事早就已經久到不會特地去算了。這一年的寫作體驗其實滿舒服的,而這也是我當初決定搬家到這裡的主因:「你只要寫就好了,其他都不用管」

你不用煩惱裝什麼外掛,因為沒有外掛讓你裝;不用煩惱調什麼字體顏色或是大小,因為沒有這種東西讓你調。在這裡,我可以很專心地專注在寫作上。

至於這一年來的心得嘛,說實在的沒什麼心得,先感謝一下所有看過我文章的人,再順便謝謝天。我覺得部落格最重要還是寫給自己看,幫自己留下一些什麼,如果我哪天失去了這個初衷,可能會找不到方向或者是為了一些統計數字而苦惱吧,只好提醒自己莫忘初衷。

最後,我要再來試一次 call to action 是不是真的這麼有用。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幫我按個拍手,Medium 最高可以拍到 50 次,歡迎拍好拍滿。

也可以按下 Follow 的按鈕來追蹤我,但很抱歉沒有小鈴鐺可以按所以不能設成搶先看。

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