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沒有裝記帳 App 的我,從來就不清楚自己每個月到底花多少錢,看到自己存款的時候總會疑惑一下:「咦?為什麼存款比想像中少?不是說好一個月至少存一半的嗎?」,接著仔細回想自己前幾個月到底買了什麼,回台機票、昂貴耳機、亂買東西…怎麼算都還是覺得自己沒有花這麼多。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終於下定決心裝了記帳 App,詳實地記錄自己的花費,一點一滴一撇一捺都攤在陽光底下,想藏匿也無所遁形。
所以這篇基本上就是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新加坡 2018 年 9 月份的花費。標題說了撇除娛樂不談,不是因為我特地去掉,而是因為我在新加坡本來就沒什麼娛樂,所以這篇記錄的花費非常簡單,就三種:交通、吃飯、房租(額外加水電與網路)。
在新加坡生活一個月的花費
以下是我 9 月份的花費,簡單明瞭:
可以看到房租絕對是最大的一塊,直接佔了將近 70%,再來是吃飯佔了四分之一,剩下最少的 5% 才是水電網路與交通費。
整體下來一個月在新加坡的花費大約為 43k 台幣。
接著我要一項項來講細節了,細節是很重要的。因為同樣在新加坡生活,就算你只有計食宿交通,每個人還是會有不同的消費,所以接著要介紹一些脈絡,讓大家能有個比較清楚的概念,知道這樣的消費大概可以獲得什麼品質的回報。
關於住宿與交通
直接先從住宿開始講起,相信這應該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但在這之前要讓大家先對新加坡的地區有個概念,因為提到住宿但不提地區那就一點意義都沒有。
下圖是新加坡的地圖,藍色是我住宿的地方,紅框是一般金融業/科技業比較多的區域,通常就稱為 downtown 市中心或是 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是新加坡最熱鬧的地方。大家如果有看過濱海灣附近一堆辦公大樓的照片,就是在紅框中靠近右下角的那區。
下面是捷運地圖,藍色是我家附近的捷運站(DT11,Newton),紅色是我上班的地方(DT19,Chinatown ),而黃色框起來的那區塊則是前面我說的一大堆辦公室的 CBD。
從我家到辦公室一共 8 站,車資是 0.97 新幣,折合台幣約 22 塊,跟台北捷運的價格相去不遠(只看站數而不論實際距離的話),搭乘時間約為 18 分鐘左右。
從以上兩張地圖就可以大概知道我家的地理位置,離 CBD 有段距離但是捷運可到而且也不遠,附近捷運站有藍線紅線還算是方便。
介紹完了地理位置,接著來看這邊租屋的型態,可以簡單分成兩種:HDB(不是 Happy Birthday)跟 Condo。
前者是政府組屋,名字來自於新加坡的建屋發展局 Housing Development Board 的縮寫(剛開始我會一直搞混是 HDB 還是 HBD),以台灣來講就有點像是國宅,後者則像是社區大樓,有警衛有公設的那種。
接著在房屋內又分成兩種型態:一般房(common room)跟主人房(master room),後者就是主臥室,差別在於後者有內建浴室,而前者要跟其他房客共用。最常見的形式就是三房兩衛,一間衛浴在主人房裡面,另外一間衛浴給其他兩個房間的房客共用。
再來,租屋的價格跟地區當然也有一定的關係,以 HDB 一般房來說,我自己覺得價格應該普遍在 600~1000 左右,比較沒那麼靠近市中心就便宜些,生活機能越好就越貴。
以下這張圖是我剛來新加坡(2016 年 10 月)跟公司租的房間(公司租整間再租房間給員工),一個月是 1000 新幣(含網路跟兩週一次打掃,不含水電),就是 HDB 的 common room,地點在 Holland village。
如果是 Condo 的話,價錢當然就貴了些,就算是 common room 也是 1000 起跳,而且根據 condo 等級也會不同,要我抓個範圍的話大概是 10001300 左右吧,master room 則是 13001700 左右。
其實房屋的價格就真的很看地區跟狀況,不能一概而論,但如果一定要給個範圍,我會給出上面那樣的範圍(但你也一定能找到在範圍外的選擇)。
接著就要來看我現在住的地方了,我現在住的是 condo 的主人房,基本上這一整區全部都是 condo,找不到 HDB,生活機能也比較差一點,我們社區比較小,只有游泳池跟小的健身房:
這樣的租金是一個月 1300 元(折合台幣約 3 萬元),其實是有便宜一些的(當初租這邊的時候便宜再加上跟室友分的時候又便宜些),不然 condo 主人房價格應該要再高點,我想大概 1500 起跳吧。
水電的話跟兩個室友分攤,分完之後一個月大概是 37 元新幣,折合台幣約 830 塊,網路的話是用 Starhub 的 1Gbps Fibre Broadband,一個月 50 新幣,跟室友分完之後一個月大概是 380 塊台幣,網速跟品質我覺得還滿穩定的,就一年出個三四次差錯吧。
因為之前在台灣對水電費也沒概念,所以不知道這樣算是貴還便宜,因為家裡滿通風的關係所以冷氣很少開,照理來說應該電費部會太高才是。網路的話我在台灣家裡是用那種社區網路,一個月三四百塊但是品質不太穩定。
吃飯到底貴不貴?
住宿跟交通談完了,最後當然要來談談每天都要做的事:吃飯。
到底在新加坡吃飯貴不貴呢?如果你是觀光客,那當然貴,因為你去的都是一些四面八方觀光客雲集的地方,尤其是餐廳!餐廳那是真的貴一些。
所以吃飯也是很看地區的,就像你明明都在台北,你在信義區吃飯跟你在萬華吃飯就是不一樣的價格,跑到士林夜市又是另外一個價格。我在文章開頭已經有給大家一些基礎的觀念了,反正 CBD 吃飯就是特別貴,其他地方倒是還好。
下面這張是我每天早餐吃的米粉加蛋加青菜,在我公司附近的 food court,大家可以猜猜看多少錢:
答案是:米粉 1 塊 + 青菜 0.5 塊 + 荷包蛋 0.6 塊 = 2.1 塊新幣 = 45 新台幣,這價錢應該比你想像中的低一點吧?至少在新加坡是很便宜的就是了,這邊麥當勞早餐少說都要個 90 台幣起跳還沒有薯餅,要吃到整套的都要破百了,2.1 塊真的是很經濟划算的選擇了。
午餐的部分我一餐大概是 5 塊新幣上下,折合台幣也就 110 左右而已,你如果是在台北市的一些地方工作,我想午餐也是差不多價錢吧,所以不要再聽信新加坡物價很高的傳聞了,要看地區!看地區!
上圖是我家附近的一個 food court,點一個炒飯或是雞肉套餐五塊錢而已,台幣 110 元,這樣的東西在台北大概 70、80 元左右?所以新加坡還是有貴,但真的沒有貴到兩倍這麼多。
不過誠如我上面所說,吃飯也是要看地區的,如果你在某些熱門辦公區吃飯,可能一餐要到 10 塊錢。不過以我現在待的跟之前待的(one north 那一區)來說,吃一餐大概是 5~8 塊錢左右。
至於假日的話我都懶得出門,所以都叫外送來吃,叫外送絕對是最花錢的選項之一,畢竟用金錢換時間嘛,在新加坡的外送主要有四間,我之前有特地寫一篇文章來介紹:四款訂餐外送 App 不專業評測
不過這篇文章也有點過時了,現在 Uber eats 已經被 Grab Food 取代,deliveroo 也做了幾次改版,UI 變好看了,誠實蜜蜂的全館免運費也沒了。
外送之所以花錢,第一是外送費,公定價 3 塊新幣,第二是低消,公定價 12 塊新幣,因此吃一餐下來要 15 新幣!這簡直就是我平日一天的餐費,假日只要一餐就抵掉了,你就知道吃外送有多傷荷包。
有些時候會有些促銷,某些餐廳能夠免運費,但這樣也還是要 12 塊,折合台幣大概 270 塊錢!哇,早知道不要換算成台幣了,換算之後發現好貴…
總之呢,在新加坡一般吃飯不上館子的話,在 food court 可以吃到平價的食物,一餐大概 110 塊台幣左右就可以解決,在台北大概等於 70, 80 塊吃到的東西,而餐廳則是大概 1.5 倍左右,是相對之下貴很多的選擇,但我之前聽說台北有些餐廳也越來越貴,想一想發現好像也對,說不定沒有到 1.5 倍這麼多。
如果你對新加坡的物價還是很好奇,我以前有寫過兩篇優質好文還附一堆圖,可以參考看看:新加坡物價解密:比較篇、新加坡物價解密、食物篇。
總結
這篇以我自身的案例帶大家看一下我在新加坡的生活開銷,簡單來說就是房租三萬、吃飯一萬,一個月基本花費四萬多。但如果你要特別節省的話,可以省到房租一萬五、吃飯五千,一個月花費就是兩萬多之類的,但這樣就是超級省就是了。
每次聽到有人說新加坡物價很高我也只是笑笑,在心中暗笑他的迂,實際在新加坡住過就會發現物價是比台北高,但也沒有真的高到很離譜的地步,很多地方的價錢也沒差到多少,一堆東西絕對沒有傳說中的兩倍這麼高。
當然我同意有些地方一定有差到那麼多,但至少以我生活範圍所觸及到的部分,我能說大概 1.5 倍以內而已。這篇也算是幫自己來新加坡快兩年的生活做個紀錄,記一下自己的花費,畢竟再不趕快記以後就沒機會了。